toppic
当前位置: 首页> 企业教育机构> 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教育培训机构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收费不得超过3个月,教育培训机构如何熬过这个冬天?

2023-04-19 23:50:29

近日,北京一位小学生家长表示,以前每次给孩子报校外培训班,都要交1-2年的钱,最短的也是一学期,一次性要交好几万。现在好了,前不久接到培训机构老师通知,寒假班和春季班改变了交费要求,只收3个月内的费用,不用一次交那么多钱了。

  对于“培训机构不得预收超3个月费用”的要求,培训机构的落实情况如何?这对机构发展又有什么影响?

  松鼠AI智适应教育创始人栗浩洋告诉未来网记者:“(各个机构)至少都比以前的收费时间减半了,估计明年六月份之前可以转型成功。”

  “此次整改对行业、对家长、对孩子都是好事儿,对于续班率高的小机构更利好。只要教学质量有保证,续班率就不是问题,也不存在不能预收超3个月学费,就面临倒闭的情况。”栗浩洋补充道。

  严禁收取超3个月的费用

  小机构感叹压力巨大

  有家长曾向媒体透露,“我与平台签了2年的合同,一次性预付了15600元,总计192个课时,一个课时40分钟。如今只上了70个课时,‘理优1对1’就停课了,剩下122个课时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近年来曝出的校外培训机构老板携款跑路或者关门停业的消息让教育培训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也有3家规模教育创业公司停止运营,即开展一对一辅导的“理优1对1”、“学霸1对1”,及K12辅导机构“未来星”。

  截图来自猎云网统计数据

  “理优1对1”等不少培训机构按年收费的预付费模式带来的问题令很多家长望而生畏。

  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中规定“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对在线培训机构做出同样的明确要求。

  这让很多中小学教育培训机构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甚至有人感叹熬不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栗浩洋认为,“不允许教育培训机构一次性收取超过3个月的费用,对排名前10%的有充足资金、有品牌的大机构影响不大。”

  “因为第一,现金流不会断,第二,大机构本来续班率就高,一次三个月和一次六个月区别不大。但是,有的小机构与大部分中等机构的续班率本来勉强,如果不能一次收六个月、九个月,估计又要倒闭一批。”栗浩洋补充道。

  2018年接近尾声,距离今年初,教育机构的整治通知已将近一年,整改成效明显。,截至2018年12月15日,全国共摸排校外培训机构401050所,存在问题机构272842所,完成整改率94.08%。

  既然不能提前预收超过3个月的费用,那么,过于依赖预收费的企业发展面临什么考验?其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又是如何解决的?

  失去运维成本来源

  靠预收学费“续命”的公司被扼住咽喉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后,未来网记者向北京一家规模较大的线下教育机构核实,前台人员当时表示,“收过的费用不可能退,也没法让学生(课)上到一半再收剩余费用。”

  不过,2018年的辅导班课程临近结束,未来网记者获悉,这家机构预收的寒假辅导班和春季班的收费已经调整为分阶段收取,跨度控制在3个月以内。

  智课教育集团合伙人、副总裁时艳涛接受未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大家已经在调整了,不过还需要时间。而且,不同行业的培训市场不一样,比如出国留学培训收费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因为大部分课程两到三个月就培训完了。目前的重灾区是K12、在线少儿英语,他们过去都是一次性收六个月到一年的费用,然后尽可能加速消耗课时。

  北京一家线下英语培训机构的校长向未来网记者说道,如果严格执行上述收费政策,很多机构因为成本开支问题,入不敷出,无法运转,只能关门大吉了。

  栗浩洋也表示,“有一半的教学质量不高的小机构真的是在亏损或者盈利的边缘,如果按照整改需求,增加生均使用面积,重新装修,加上消防成本,老师报考教师资格证等开支,肯定无法收回成本,所以,只能关闭。”

  他向未来网记者列了一个公式:“比如原来收9个月的学费,现在3个月收一次。大部分机构续班率50%,6个月只剩下一半的学生,9个月只剩下四分之一的学生了。但是大机构续班率有90%多,到第9个月影响不大。”

  “这段时间是生死煎熬期,是拼内功的时候,挺过来就好了,否则,就面临出局。”栗浩洋补充道。

  在这种情形下,小机构是否还有生存的空间?

  “研发和教学质量才是生命,有研发的小机构依然可以屹立不倒。”栗浩洋表示,“有质量的小机构续班率高,比如新东方、好未来、昂立教育初创还是小企业的时候。越做大,高续班率对管理的要求就更高。死掉的都是质量有问题没有独特研发的机构。续班率高的机构现金流不会差,。”

  在栗浩洋看来,商业模式同样重要。他说:“对于大机构来说,如果商业模式不盈利,只依靠现金流维持,会比小机构死得更快。”

  解决运转成本难题

  急需转变劳动密集型为智力密集型企业

  既然不能提前预收超过3个月的培训费,机构只能坐以待毙吗?其运转的成本难题靠什么解决?

  栗浩洋认为,不能预收预支学生的学费了,现金流不足、急需资金运转的公司可以通过融资渠道解决寒冬,但是,没有核心技术、粗线条管理的机构现在更难获得融资。

  “大量培训机构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所以运营成本高,且难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效果的监控。”智课教育董事长兼CEO韦晓亮告诉未来网记者,“如果将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成智力密集型企业,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还能保持品控,不容易出现教学质量的下滑与稀释,类似的政策也就不会成为培训机构难以生存的桎梏。”

  可是,若机构都处在仅仅能维持运转的状态,还如何提升研发能力?如何应对政策调整带来的挑战?

  栗浩洋称,“无论刚上市的还是没上市的,80%多的公司在过去研发投入就不大,不够重视,看财务报表研发投入不到5%。现在寒冬来了是好事,让大家看到差异化竞争必须通过核心技术才能实现,我们以前把融资额的70%投入研发,现在反而成为严厉政策的受益者,今年学生数比去年增长十倍。”

  为了抢占市场,获取客户,不少机构在市场销售投放上狂烧钱,研发难题如何解决?韦晓亮表示,“如今教育行业教师流动性普遍较大,且培训成本高,难度大。机构从劳动密集型企业升级成智力密集型企业,需要标准化的体系和大后台。,不仅可以改变内容只靠老师自生产的局面,全面提升教学教研及服务品质,大大降低人力成本,还能降低机构对名师的依赖。”

  “这样的机构才能黏着性强,不易被复制,能够真正护航企业的口碑,让更多的用户受益。”韦晓亮补充道。

  对于影响企业生命线的课程研发,韦晓亮认为,“如果机构相对处于仅仅能运转的状态,不建议自己研发,一方面,成本太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精力和财力,且速度太慢;另一方面,内容质量难以保证。可以通过合作方式,。”

  “面对政策的调整,需要提升自身企业的教学及管理能力,保证用户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赢得用户的口碑,才能成长为行业中不被复制的企业。”韦晓亮如是说。

来源:未来网 记者:李盈盈


精彩推荐

理优教育“停课”,家长哭诉:课还没上,两年的工资没了

教师与迟交作业同学的对话整出两篇“论文”,网友沸腾了

尚德、新东方等被“拉黑”?多地公布培训机构“黑白名单”


友情链接